9月5日一早,80岁高龄的黄润通又来到位于福建省连城县与长汀县交界的松毛岭高地,义务清扫无名烈士纪念碑。每天坚持为瞻仰烈士的党员干部和游客义务讲解,已成为黄润通一家三代数十年不变的坚守。说起黄家人和红军的故事,这位执着的耄耋老人总是热泪盈眶。
1934年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国民党50万军队向中央苏区压来,松毛岭成了中央苏区东部防线最后的屏障。松毛岭之战,成为红军长征前在闽最后一战。
黄昏时分,红军指挥部官兵悄悄进驻松毛岭下的郭公寨。郭公寨住有7户人家,6户农户因害怕打仗早已搬到山下去了,只剩下黄振畴(黄润通的祖父)一户没走,因为他租种的田里还有几十担稻谷尚未收割。
进驻郭公寨的红军战士自觉露宿在农户屋檐下,对老百姓有礼貌,借东西及时归还,主动下田帮黄振畴将稻谷全部收割上来。战斗间隙,有个高个子首长经常带着警卫员帮黄家挑水、劈柴、喂牛。后来他从警卫员那里获知,这个首长就是红九军团的军团长罗炳辉。天下还有如此心系百姓的军队?黄家人惊叹不已,也深深认识到这支部队是贫苦百姓的队伍,值得信赖,于是主动将三间正房腾出来,供红军指挥部使用,黄家人全都搬进旁边的寮房。
红军指挥部入驻黄家期间,粮食吃完了,不得不向黄家借粮。黄家二话没说,慷慨地将一头牛、一头猪以及一谷仓的稻谷借给红军。红军认真地写了一张盖有三角印的借条交给黄振畴,并一再交代要好好保存,将来革命胜利了,这是归还的凭据。
松毛岭战役打了7天7夜,红军和地方赤卫队员牺牲过万。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红军被迫后撤,实行战略转移。驻在郭公寨的红军主要指挥员,在黄振畴、黄金比父子的护送下,从小路安全到达山后。
红军刚走,国民党民团就冲上郭公寨乱枪扫射,打破了黄振畴家的锅灶、水缸等用具后,逐间房翻箱倒柜进行搜查。在黄家谷仓里,藏在米筒里的那张红军借条被搜了出来,黄振畴当即被毒打,威逼他说出有关红军的情报以及其余黄家人的下落。面对民团的穷凶极恶,黄振畴坚贞不屈,没有说出任何线索,最终被毒打至昏迷。
由于伤势太重,黄振畴在反动民团走后仅一周就吐血去世。黄金比强忍悲伤,铭记父亲的嘱托,坚守松毛岭,积极参加红军游击队,常常为红军游击队送盐、送米、送药,与反动民团展开游击战,守护好红军战地遗址。
“小时候,父亲经常将松毛岭战役和我家与红军结缘的事讲给我们兄弟听,教育我们要牢记这段光荣的家史,不忘红军恩情,无论如何都不要离开松毛岭,要维护好红军指挥部旧址,宣传红军精神,等红军回来。”黄润通回忆说。黄金比临终前,把黄润通叫到病床前,再次叮嘱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离开松毛岭,将爷爷的重托传下去,否则我死不瞑目。”“我懂得父亲的心愿,赶忙在心中默默许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一定坚守松毛岭,传承红军精神,等着红军回来。”父亲去世那一年,黄润通刚满18岁。
从此,黄润通始终坚守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无怨无悔地守护红军战地,守护红军战士遗骸,守护红军家园。岁岁年年,花开花落,他精心守护好祖屋,还带着润济、润远两个弟弟一起做红军精神的传人,宣讲红军精神和黄家的光荣史,从未向组织和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黄润通告诉记者,为完成爷爷、父亲的重托,他们兄弟一直坚持留下来。黄家祖屋经政府修缮后,专门辟为参观旧址,黄润通一大家就搬到山下居住。
在黄润通的引领下,记者来到黄家祖屋后面,看到当年战壕旁边的一棵大樟树上挂着“护红树”的牌子。黄润通说,当年松毛岭战斗中飞机扔下一颗炸弹,恰好被这棵樟树卡住,樟树被炸得四处开裂,但保住了屋子里正在指挥作战的军团首长安全。如今,这棵樟树依然枝繁叶茂,但被弹片撕开的缝隙清晰可见,树身上至今还残留着弹片。这棵“功臣树”,正如无数的闽西人民一样,无私无畏地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红军精神的传承贡献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近年来,黄润通老人和他的子孙后代欣喜地看到,当年的“红军”真的回来了——罗炳辉之子罗新安、张元寿将军之女张晓卫等一批又一批红军后辈,陆续来到松毛岭下的郭公寨,瞻仰战斗遗址,了解父辈的光辉历史,悼念革命先烈,慰问闽西群众,尤其是感谢黄家祖孙三代在松毛岭高地的不懈坚守……(记者 陈金来 通讯员 李根萍 丘汉森)